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基督教倫理
Christian Ethic 
開課學期
101-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柯志明 
課號
Phl1813 
課程識別碼
104 319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5,6(12:20~14:10) 
上課地點
博雅301 
備註
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
總人數上限:1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2chrisehtic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說西方文化是一個構成當代世界性文化最重要的文化應不為過,而基督教(含東正教、天主教、新教)正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構成者。無論就正面或負面而論,不認識基督教幾乎難以認識西方文化,因而也就無法全然認識當代文化及其表現的諸多價值(人權、民主、科學、生態等)。基督教的核心價值正表現在其獨特的倫理觀上,當代西方主要的倫理爭論都以基督教倫理為主要的參照點。因此,無論就知識獲取或生命實踐而言,我們相信認識基督教倫理具有重大的價值:一方面,我們可以藉著認識基督教倫理而認識西方倫理的根源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藉由基督教倫理反省自己的倫理態度與習性。總之,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偉大宗教,基督教的倫理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是一個欲健全其生命價值與倫理實踐者值得參考的重要倫理資源。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闡述基督教的倫理觀。基督教倫理根植於《聖經》,因而基督教的倫理也可說是「《聖經》的倫理」。此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聖經》有直接教示者,一是《聖經》無直接教示但蘊涵或可導出者。因此,本課程主要教學內容有三:(1)《舊約聖經》的主要倫理觀,主要以摩西的「十誡」為根據;(2)《新約聖經》的主要倫理觀,主要以耶穌的「登山寶訓」為根據;(3)通貫整本《聖經》的倫理精神以及因此導出的倫理原則。 
課程要求
1. 上課不可無故缺席。
2. 上課中不可有干擾周遭同學之行為,如講手機、吃東西等。
3. 積極參與課程網的討論看板的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柯志明,2011,《愛的倫理:十誡、登山寶訓與基督信仰的倫理精神》,臺北市:臺灣基督徒學會。
 
參考書目
01.柯志明,2005,〈實踐、智慧與悲劇信仰〉,《山道期刊》,第8卷第2期,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頁57-78。
02.柯志明,2008,《愛之義:性愛婚姻倫理神學文集》,臺北市:臺灣基督徒學會
03.柯志明,2010,〈死刑不合理嗎?:有關死刑之倫理爭議的一個思想綱要〉,《獨者:臺灣基督徒思想論刊》,第19 期,頁23 -33 。
04.柯志明,2010,〈死刑的理由:一個根據聖經的倫理神學觀點〉,《獨者:臺灣基督徒思想論刊》,第19 期,頁59 -111 。
05.羅秉祥,1998[六版],《黑白分明:基督教倫理縱橫談》,香港:宣道。
06.Akinson, David,2002,《基督教應用倫理學》,匯 思譯,香港:天道書樓。
07.Bonhoeffer, D.,2000,《倫理學》,胡其鼎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08.Cessario, Romanus. 2001. Introduction to Moral Theology. Washington: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Press.
09.Geisler, Norman,1996,《基督教倫理學》,李永明譯,香港:天道書樓。
10.Gill, Robert(ed.). 2001.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Christian Eth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Grenz, Stanley J,2004,《基督教倫理學導論》,江淑敏譯,臺北市:中華福音神學院。
12.Hauerwas, Stanley and Wells, Samuel (ed.). 2004. Christian Ethics. Malden: Blackwell.
13.Kaiser, Walter C.,1987,《舊約倫理學探討》,譚健明譯,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
Schweiker, William. 2004. Theological Ethics and Global Dynamic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14.Stott, John,1994,《當代基督教與社會》,劉淑良譯,臺北市:校園。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參與 
40% 
 
2. 
期末測驗 
6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第01講 倫理與生命的意義 
第2週
  第02講 當代文化的倫理基調與問題 
第3週
  第03講 基督教倫理的價值與本性 
第4週
  第04講 舊約倫理(1):盟約與誡命──生命關係與倫理規範 
第5週
  第05講 舊約倫理(2):十誡──信仰倫理 
第6週
  第06講 舊約倫理(3):十誡──親子倫理、生命倫理、婚姻倫理 
第7週
  第07講 舊約倫理(4):十誡──財產倫理、言說倫理、慾望倫理 
第8週
  第08講 舊約倫理(5):罪與罰──倫理報應主義及其超越 
第9週
  第09講 新約倫理 (1):登山寶訓──幸福的人 
第10週
  第10講 新約倫理(2):登山寶訓──論怨恨、姦淫、離婚 
第11週
  第11講 新約倫理(3):登山寶訓──論發誓、報復、愛仇敵 
第12週
  第12講 新約倫理(4):登山寶訓──論施捨、禱告、敬虔 
第13週
  第13講 新約倫理(5):登山寶訓──論價值次序、評價人 
第14週
  第14講 道德與生命品質:果樹原理 
第15週
  第15講 道德的限制與超越:因信稱義 
第16週
  第16講 道德的終結與意義:審判 
第17週
  第17講 結語:愛與基督教倫理 
第18週
  期末考